外語教學與學習
2018.03.25
知名作家褚士瑩演講: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從「想很多」,變成「很會想」!
講者:褚士瑩先生 (知名旅遊作家、國際NGO組織顧問)
引言人:黃恆綜副教授 (台大外文系黃恆綜副教授)
與談人:黃恆綜副教授 (台大外文系黃恆綜副教授)
張恆睿研究員(LTTC英語研究員)
日期:2018年3月25日 (週日)
下午2:00— 3:3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會議廳
本中心與台北市立圖書館共同舉辦的「說話藝術家的跨世代對話」公益系列第三場講座,邀請知名旅遊作家與國際NGO組織顧問褚士瑩先生,以「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從『想很多』,變成『很會想』!」為題演講。褚先生分享他在國外NGO擔任顧問與學習哲學諮商的經歷,以幽默的提問,引領聽眾剖析生活中常見問題背後的意涵,體會以哲學推論進行思考的過程。本場講座吸引將近150名聽眾參加,發人深省的內容獲得熱烈迴響,與會者皆表示獲益良多。
多年來,褚士瑩先生每年在四個不同國家的NGO組織裡擔任管理顧問,而在緬甸山區協助罌粟轉作計畫與和平談判的第十六個年頭領悟到,若沒有解決種植毒品背後的原因,則和平協議終究無法為當地帶來和平,於是開始探究「和平」對於緬甸人的意義,發覺一般認為「和平=各方獲益」及「戰爭=衝突」的想法過於單純。由此,褚先生豁然發現我們從小的教育多偏重在不需思考的知識範圍,一旦沒了考試,知識的重要性就大幅降低;「思考」這件事卻是國人教育中長期忽略的一塊。反觀德國教育,一年級的小學生即被教導思考群我關係。這樣的發現燃起了褚先生對學習哲學思考的興趣,專程到法國認真地向法國兒童哲學繪本作者討教,並從其介紹的哲學課程中領會到「思考」能補足教育中所缺少的部分,幫助我們透過哲學推論思考許多問題的本質。
褚士瑩先生從數個人生面項,說明如何用哲學思考來看待「溝通」這件事:
- 人際溝通:如果有人說「我『沒時間』!」然而,究竟「時間」是什麼?「有/無時間」真正的意涵之一,其實是這件事對此人的重要性。如果斷了腿,大家一定都有時間馬上去醫院,因為事情很緊急且重要。
- 面試與會議:面試與會議時多數人認為自己的「專業」最重要,但當職位越高,專業知識與技術越不是重點,EQ將比專業更重要。
- 談判技巧:一般認為雙方是處於「敵人」的狀態才需要談判,但若是站在敵對立場則難以達成共識。倘若把談判雙方視為運動比賽的「對手」,希望達成一致的目標,如此以夥伴關係出發則談判容易成功。
- 領導能力:以日本漫畫海賊王為例,主角魯夫出海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路途上找尋著志同道合的夥伴。領導者應該了解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唯有如此大家才能一起前進而不致成為競爭者。
- 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注重的是細節,但就像新年新希望一樣,若一年有十個目標,則所有目標的完成率會降低,若一年只專注一個目標,則完成率將大增。
- 團隊合作:優秀的人喜歡單獨思考,但團隊則需要「一起思考」。
- 金錢與收入:很多人會想著:「希望我有錢時能幫助世界」,但多數志工不一定有錢有閒,甚至可能是社會上的弱勢,但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因此有錢與否也是一種主觀的看法。
-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當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要思考如何取捨。
- 去留的決策:哲學家會告訴你,每份工作都很爛。當夢想實現後工作就會變得無聊。
為了把握機會與褚士瑩先生探討思考與語言的關係,於演講後安排了30分鐘的對談,與談人包含褚先生、台大外文系黃恆綜副教授及LTTC張恆睿英語研究員,並開放現場觀眾參與提問與討論。關於語言如何影響到思考,褚先生指出使用中文的人灰色地帶非常大,而對西方人來說灰色地帶是一條細細的線,如此思考方式使得西方人較習慣選擇「黑」或「白」,說中文的人在做這類選擇時較會猶豫。最後,褚先生更以自己的文章收錄於小學課本為例,指出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意念,才能讓語言真正成為傳達思想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