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與學習
2013.11.20
2013年LTTC學術英語教學講座
為協助國內學術英語教學工作者提升專業知能,本中心特邀美國密西根大學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知名教學專家Ms. Christine Feak及Ms. Theresa Rohlck來台舉辦學術英語教學工作坊,與百餘位台灣各大學英語教授、學者、研究生分享學術英語寫作及口說教學的新思維。
本工作坊於2013年11月20日假國立臺灣大學推廣部舉行。上午場由Ms. Feak主講,題目為Teaching Academic Writ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Ms. Feak為美國密西根大學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資深講師,她與Professor John Swales合著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與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系列教材,廣受全球學術英語寫作教師好評。本場演講Ms. Feak闡明了學術英語寫作教學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實用的教學方法。講者也剖析中文母語人士的常見缺失,供本地教師與學習者參考。
整體而言,各學術領域在書面溝通使用的文體有其共通性,亦各有特殊性。在實際的課堂裡,學生來自各種科系,教師必須找出他們共通的學習點,才能讓課程順利進行。然而,有的學生是被迫選課,本身缺乏學習動機,有的學生則英語程度不足,無法勝任英語學術寫作這種進階訓練,因而使教學難度增加。此外,教學實務方面也有許多需克服的困難。教師首先面臨的是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畢竟可教的內容太多,可練習的時間卻太少。在教學程序上,教師必須思考應該如何切入某個教學主題或文類,以及教學主題順序應如何安排。在教材方面,優良的EAP教材不多,然而自編教材又過於耗時,使教師進退兩難。在評量上,寫作評量標準雖不難找,但實務上卻不見得適用,規則也不盡然正確。以英語的「被動語態」為例,有的教師並不鼓勵學生在學術文章裡使用這類結構,但矛盾的是,「被動語態」卻實際上又常見於各類期刊文獻中。
上述種種情況都是學術英語寫作在教學上經常面臨的挑戰。Ms. Feak認為,教授學術寫作時,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內容,以及他們的寫作目標為何,不適合光憑現成的寫作評分標準來判斷一篇文章的好壞。有時,一篇從寫作評分標準來看無法給A的文章,但在專業領域教師的眼中,卻是一篇得A的佳作。我們必須牢記,寫作的內容應優先於寫作的形式。學術英語教師的責任不只是讓學生在自己任教的課堂裡有好的表現而已;培養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在專業課程中以英語進行學術寫作,是更重要的教學任務。
至於應教哪些文類,我們可從密西根大學MICUSP (Michigan Corpus of Upper-Level Student Papers)語料庫i的資料得到初步的概念。MICUSP的數據顯示,論說文與報告佔所有文類的最大宗,但常用的文類也因科系不同而異。當然,文類可以是教學的一部分,但教師最能著力的地方,則是教導如何描述圖表、陳述結果,那才是學術寫作的共同核心,因為不管是哪個領域的研究,都必須收集、分析資料,據此回應研究問題。自製小型語料庫則是另一個可用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收集數篇相關文獻作為語料,分析它們使用的詞彙、句構,找出共有語言骨架,作為自己寫作的藍本。這個方法就像是給了學生釣魚的魚竿,幫助他們踏出自立的一步。
針對中文母語人士常見的寫作缺失,Ms. Feak舉了一個實例來說明。通常英語段落呈倒三角形結構,先寫概念,再寫細節。但中文母語人士往往先寫細節,再寫概念,這種相反的結構與英語段落的慣例不合。過度使用轉接詞(如therefore/also/in addition...等),則是另一個缺失。在一個段落裡密集地使用轉接詞不能說是文法錯誤,但若能以語意來連接邏輯上的轉折,會是更理想的做法,也是高度寫作技巧的表現。最後,Ms. Feak提醒切勿依賴文書處理軟體的文法檢查功能,因為它並不完全可靠。
下午場講者為Ms. Rohlck,題目為Teaching EAP Speaking: Engaging Students Through Transcripts and Video。Ms. Rohlck為密西根大學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的學術英語口說教學專家,具有豐富教師訓練經驗,並與C. Feak及S. Reinhart合著Academic Interactions: Communicating on Campus一書。Ms. Rohlck認為,幫助學習者能夠在真實的學術情境中充分、適切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學術口說教學的目標。學術情境其實不限於課室裡的互動,課室外的交流也是極重要的一環,例如小組討論、論文發表,甚至與指導教授面談、求職面談等等。可惜的是,市面上的會話教材很少能完全涵蓋課室內外的學術語言需求,真實情境之下所發生、記錄下來的語料反倒是更合用的教材。在這個情況下,口說語料庫便成為重要的教材來源。
目前著名的口說語料庫,除了密西根大學的MICASE (Michigan Corpus of Academic Spoken English),還有COCA、BASE、ELFA、CSPA、HKCSE、VOICEii等。以MICASE的學術口說語料庫為例,由於口語本身含有許多文法錯誤、贅字、不完整的句子等處需要修改,所以,當教師依設定條件搜尋出語料文字稿之後,必須適度地編輯、加工,方能作為授課教材。也就是說,若要使用真實語料來教學,教師必須事先花時間準備教材,並熟悉語料的內容,而學生也得學著閱讀、分析語料,始能運用自如。要從中獲益,不論是教師或學習者,都得投注許多心血。然而,真實的語料本身有很高的學習價值;它不僅是極佳的課堂討論素材,也是字彙、片語、文法的示範,更是真實的文化和語用(pragmatic language use)體現。當我們判斷哪些是口語的常用字詞,語料庫更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它可使我們脫離直覺的層次,轉換成以科學、量化的角度來看待真實口語的使用。教學實務上,教師可以利用文字稿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大聲朗讀。除了文字稿,教師也可以利用真實的學術情境影片來教學。影片帶給學習者的成長是多面向的,包括語言、肢體動作、人際互動、社會文化等,值得教師一試。
最後,Ms. Rohlck示範如何使用Viddler網站(http://www.viddler.com)來提升學生的口說能力。學生自拍簡報短片上傳Viddler網站之後,教師可以觀看影片,並在影片的任何段落寫下文字評語,明確地告訴學習者有待精進之處,學生亦可在網上回應教師的意見。若教師開放權限,學生也可觀摩同儕的簡報,互相切磋學習。
此次工作坊報名十分踴躍,上下午場次皆滿座,與會者也對演講內容表示高度肯定。明年本中心仍會繼續舉辦學術英語系列講座,期為本地的學術英語教學人士開拓更寬廣的視野。
i 密西根大學所建立的資料庫MICUSP (Michigan Corpus of Upper-Level Student Papers)收集了830篇大學部高年級學生與研究生的佳作,這些真實語料與統計數據,是EAP寫作教學極佳的參考資料。MICUSP的網址為https://elicorpora.info/main。
ii 各語料庫的全名如下:COCA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BASE (British Academic Spoken Corpus);ELFA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cademic Settings;CSPA (Corpus of Spoken, Professional American English);HKCSE (Hong Kong Corpus of Spoken English);VOICE (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