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與學習
2017.10.21
跨文化/世代溝通的語言挑戰與因應之道
講者:李振清教授 (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世新大學英語學系終身榮譽教授)
引言人:蘇以文教授 (LTTC執行長、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詹柏勻老師 (中英專業會議口譯與臺灣高等法院轄區特約通譯)
蔡雅欣同學 (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日期:2017年10月21日(六)
時間:下午3:00— 4:30
地點: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會議廳
本中心與台北市立圖書館自2017年10月起共同舉辦「說話藝術家的跨世代對話」公益系列講座,第一場講座於10月21日下午三點正式開跑,邀請世新大學英語學系終身榮譽教授、前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李振清教授主講「跨文化/世代溝通的語言挑戰與因應之道」。李振清教授藉由自身在國際文教交流與學術外交方面的歷練,佐以當今時事,精彩闡述溝通能力在跨文化/跨世代情境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並勉勵每個人充實學識與人際溝通素養,成為具備學習動機、高EQ與健全品格的現代公民。本場講座吸引約百名聽眾參加,內容豐富,與會者皆獲益良多,反應熱烈。
李教授首先引述學者早川 (S. I. Hayakawa) 在其著作Language in Action(語言與人生)的看法,闡明閱讀、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會使人獲得莫大好處,帶來成就,改變人生;語言、文化與智能/知識的結合,則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基本原則。此外,依照Johannsen (2017)的定義,成功的人際溝通必須具備六個要項,即:傾聽、非語言的溝通能力(nonverbal communication)、友善/友誼、信心、同理心、尊重、廣結善緣。
李教授列舉了幾個成功的人際溝通實例。他特別稱許2017年台北世大運美國總教練Mr. Painter會後返國寫給台北市政府的感謝函,是人際溝通的好榜樣。在信中,Mr. Painter以優美的英文,誠摯感謝主辦單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尊重與友誼。李教授認為,表達感謝是人格的基本,也是溝通的重要內涵。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主席Oleg Matysin在與會期間,以溫和的言語和態度,化解許多紛爭,以融合取代對立,亦是跨國溝通的極好示範。
溝通不單是文化與文化之間所必須,也是世代與世代之間所不可缺。曾有位受霸凌學童的母親,透過直接與加害者見面溝通,成功解決問題。另一個則是李教授自身的例子。在李教授留美期間,為了學習中文的問題,和自己的兒子起了磨擦,但在李教授的關懷、鼓勵之下,化解了兒子對學習中文的不解和不滿,之後回到台灣得以無縫銜接本地的中文教育。由此可知,要解決跨世代(親子)衝突,愛心和理性的溝通可謂良藥。
對於涉外人員而言,溝通能力更是關鍵能力之一。李教授為國家執行國際文教交流與學術外交業務期間,廣結國際善緣,在我國外交極其艱困的處境下,於1992年幫助丁懋時代表進入美國國務院參加會議。此外,1995年我國前教育部長郭為藩訪美,以及2000年與英國簽訂的教育文化協定談判,李教授皆憑藉其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和溝通經驗,出力甚多。由此可知,從事涉外工作,必須具備跨文化知識、態度和溝通藝術,才能成功地在國際間斡旋,突破重圍,化不可能為可能。
本次演講後,特別安排約30分鐘的對談時間,與談人包含李教授、本中心執行長蘇以文教授(引言人)、中英專業口譯詹柏勻老師及清華大學外文系蔡雅欣同學,並開放現場觀眾參與討論。李教授一一回應與會的兩位年輕世代對談者和觀眾的提問。李教授鼓勵大家廣泛地閱讀好的英文,經典作品如凱撒大帝、優良媒體如紐約時報,都是優質的文字來源,若能吸收其中的字彙、句法、文體,必然有助於溝通能力的提升。至於如何加強英語口說,李教授建議在校生可在office hours時間和老師用英語交談,或利用學校提供的English corner和老師以英文進行討論。另外,在文法學習方面,李教授希望大家藉由大量閱讀所獲得input,來鞏固英語文法知識;若能多背誦佳句,文法規則便自然在腦中形成,成為現學現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