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服務
2019.10.20
2019「素養導向英語教學與評量工作坊」課程
108新課綱中強調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但在教學、評量第一線的老師們常面臨到「知」與「用」的落差。爲協助老師們駕馭「素養」趨勢的需求,LTTC特別於108年10月19、20日開辦「素養導向英語教學」與「素養導向英語評量」工作坊課程,與教師分享即學即用的教學與評量實務技巧。
本次課程爲幫助現職教師將「核心素養」融入實際課堂的教學與評量中,內容從課程、評量設計理念出發,以實例探討素養課綱精神如何落實成為課堂教學與評量活動,並提供素材讓老師們實作與交流。爲此,LTTC專業的教學與評量團隊與資深外師傾力合作,深入淺出,兩日下午皆提供參訓老師分享小組設計的教學與評量活動的機會,引導老師們將對素養的「知」化為實際的「用」。
課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們覺得此次二日的工作坊內容豐富實用。教學工作坊的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可實際應用在教學活動設計中,評量工作坊則提供了清楚的命題架構,並從優秀的評量作品中看出素養與傳統型題型不同之處。19、20日兩日下午的實作分享的時間,則讓教師們充分運用所學並交換心得。課程結束後,許多教師表示希望LTTC未來能針對不同教學場景的實務需求,繼續辦理進階課程。
學員的話
- 教學理念介紹深入淺出,並搭配示範教學,以後在思考教學活動設計時將能應用今日所學。
- 素養導向評量設計及題型分析非常有挑戰性且實用,評量設計實作有助增進命題實力
上課剪影
10/19 課程主軸:素養導向英語教學
講題:課程設計
講者:教學訓練組組長 金韶(Joyce)
本節課程由108課綱英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出發,Joyce老師從國家教育研究院公告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英語文課程手冊》中選取教案實例,闡示如何透過使用「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雙向細目表,規劃課程/單元的學習架構,並對照比較教育界常使用的Bloom’s Taxonomy (Anderson & Krathwohl, 2001)的認知技巧層次。Joyce並特別分享LTTC發展中學生英語課程經驗,說明教師應如何超越教科書的籓籬,以預期學習表現/成果(desired results)為核心,採取「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的新思維,界定評估學習表現的方式與層次,並依此針對學習者的特質設計課程內容,體現適性揚才的精神。
講題:教學活動示範與討論1:整合式聽說教學
講者:教學訓練組講師 Andrew Ross
教學訓練組研究員 胡藝臻(Jennifer)
「整合式聽說教學」的環節首先由Andrew老師以實際課堂活動來呈現將理論融入聽說課程設計的樣貌。示範教學中以一段聽力素材導入要帶領參訓老師們實作的課堂任務。Jennifer老師接著說明這些課堂任務的設計如何融入了素養以及如何對應Bloom’s Taxonomy (Anderson & Krathwohl, 2001),亦提到對跨文化聽力素材選材及素養導向的課堂任務設計等建議。實作中出現的種種練習則說明了語言鷹架輔助(scaffolding)該如何由多漸少,逐步訓練學生自主使用目標語言的能力。各組的老師們最終在創意與經驗的激盪下試著將一段影片內容發展出學習任務,作為下午分享設計活動的暖身。
講題:教學活動示範與討論2:整合式讀寫教學
講者:教學訓練組講師 Andrew Ross
教學訓練組研究員 張恆睿(Henry)
「整合式讀寫教學」由Andrew老師的教學示範開場,聽眾體驗融入了多媒體、情境揣摩、角色扮演、比較分析、及延伸寫作等元素的閱讀教學,也看到閱讀與寫作如何透過課堂活動相互增強。Henry老師接著分析素養導向教學活動的設計方法,提出縱軸(深)與橫軸(廣)上的十種發想可能。Henry老師強調以「思辨」促進閱讀策略的養成,透過文本形式、語言功能、學習內容的轉換和調配,使「外發學習動機」與「內發學習動機」加總為學習能動力 (learner’s agency)。
整合與實作:分組教學活動設計與分享
講者:教學訓練組研究員 胡藝臻(Jennifer)
教學訓練組研究員 張恆睿(Henry)
三場講座提供聽眾不少可以直接帶入課堂實務的工具和方法,在小組實作時間,老師們有機會動手演練這些工具和方法,並互相交流切磋專長,各組分別就珍珠奶茶的國際風行、食物與記憶、社交的突破等切身有趣的主題設計出適合不同程度的素養導向教學活動,腦力激盪的過程中不時閃現令人驚豔的洞見與巧思,充分顯現素養不是口號或理論教條,而是身體力行的有感學習。
10/20 課程主軸:素養導向英語教學
講題:評量設計
講者:學術發展科科長 羅慧芸(Judy)
為了反映108課綱的素養導向教學,評量的方式與技巧也須有所調整。講師首先透過討論的方式簡要說明108課綱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特色,以及透過素養導向的教學培養終身學習者的願景,並透過實際例題說明素養題的特色主要特色,包含題目情境的鋪陳、非連續性文本(如圖表、數據解讀)及跨學科/素養能力的利用,另也引用Bloom’s Taxonomy (Anderson & Krathwohl, 2001),藉由判定試題所評量的認知層次,讓老師們理解素養導向試題需跳脫最基礎的記憶及理解層次,設法引導學生使用更高階的認知策略(例如:應用、分析、評估及創造)。最後,講師以提問方式帶出評量設計的五大考量:目標(what)、對象(who)、方式(how)、時間頻率(when)、及目的(why),並以實際試題為例,說明教師們在設計評量活動前,必須先對上述考量先有初步的規劃,建構出評量活動的藍圖,再依規劃實際命題,才能讓評量活動確實反映教學成果。同時教師們也應透過有效的回饋進一步改善後續的教學,形成教、學、評量間的良好循環。
講題:命題技巧示範與討論 (1) & (2)
講者:測驗專業人員 Paul Wakelin
測驗編審組研究員 趙家珊(Ingrid)
本堂課以歷年會考英文科考題以中較具素養導向的題目為例,就其題材、出題技巧及如何將素養導入試題這三點進行討論。參訓教師雖來自不同教育階段,但多數都有自行出題的經驗,所以在進入正題前,講師藉由拋出許多暖身問題,例如:自行出題最大的困難為何?哪裡可以找到適合出題的題材?讓學員們分享自身經驗,也藉此了解學員們目前對素養導向評量的認知及遇到的問題。接著,講師說明,不管製作任何評量,三個重點一定要掌握:確認評量目的、選擇恰當的文本、確認評量品質。接著,講師將分析素養試題內容的重點簡化為八個項目,並將這些內容以檢核表的方式呈現,方便學員在討論及後續的實際命題時可以對照。
接下來,講師以本中心2019年舉辦的「素養導向英語評量」命題徵選活動的優勝作品為例,以帶領討論的方式,讓參訓教師進一步了解素養導向命題的要點。延續Paul老師的課程,講師使用同一個檢核表引導老師們分組分析這些優勝作品的素養元素,並且針對能再加強的地方提出建議,寫在白板上,與其他參訓教師分享。本堂課除討論了國小、國中、高中各一組優勝作品,LTTC更邀請兩位也報名本課程的國/高中組獲獎教師(安南國中蘇盈菁老師及新店高中林貞沁老師)「現身說法」,說明獲獎作品的設計理念,分享落實素養於評量的心法,讓其他參訓教師能聽到「第一手」的說明。
講題:評量設計實作、分享、討論
講者:學術發展科科長 羅慧芸(Judy)
測驗編審組英語研究員 趙家珊(Ingrid)
測驗專業人員 Paul Wakelin
經過前面三堂課程,本節課安排參訓老師以3至4人的小組為單位,應用本日所學評量設計原則與素養導向試題的命題技巧,從建構藍圖開始,實際練習設計素養導向的評量活動。參訓老師首先從講師所準備的閱讀文本中,挑選一篇文章,將文章適度修改或新增素材後,再根據調整後的文本內容設計一個素養導向的試題或評量活動。老師們透過腦力激盪,發想出創意和素養兼俱的評量活動。舉例來說,其中一組教師以講師所提供的地球日學習單做為文本,結合手搖飲店自帶環保杯的優惠辦法,設計出跨英語和數學領域的素養導向試題;另一組教師以推廣樓梯取代電梯的告示做為文本,加入運動所消耗的卡路里資訊,並以台北101垂直馬拉松活動為情境,設計出結合英語、健康,和數學領域的評量活動,充分展現創意與巧思。